您的位置::多利农业网 >> 细筒苣苔

驻村采访调研光棍汉脱贫记薄叶润楠假陵齿蕨凸脉球兰巾唇兰沙生蜡菊z

时间:2022年09月28日

驻村采访调研:光棍汉脱贫记

驻村采访调研:光棍汉脱贫记

邓再良像一面凸透镜,聚焦了扶贫的难点、痛点与发力点,他的致贫原因,他的脱贫故事,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多少会有些启发意义。且看——

在罗汉村与光棍汉比肩劳作促膝交心,在太阳山村爬坡过岭走村进户观察思考,在韩庙村和乡村干部一起寻找发展路径,在三弓村深切感受黎族村民脱贫的决绝意志……这是不久前,本报4名参加中宣部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砥砺奋进的5年·精准扶贫驻村采访调研”活动时,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常态。整整一个月,他们分别进驻到湖南、山西、安徽、海南4个不同省份的4个普普通通村庄,沉下心来融入其中,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的职业视角,以荣誉村民的自觉,感同身受当地干部群众立志脱贫、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把细腻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化为一篇篇驻村采访见闻报道,不仅呈现出4个村庄父老乡亲对中央扶贫决策部在实际生产中署的心底拥护,对实现整村脱贫、自我脱贫的坚定信心,而且折射着在冲刺全面摆脱贫困这条大路上,中国农民一心跟党走、勤奋埋头干、迎接好生活的时代精神。今天本报特别刊发的,是4名驻村采访调研的总结报告,虽然采写视角有别、报道对象各异,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消除贫困,中国农民在冲刺”!

初见邓再良,颇有戏剧感。5月1日,我到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罗汉村第一天,开始走访贫困户。归途中,邓再良拦住了我,让我去他家看看破房子。

村支书李金凤帮我解了围,答应了邓再良的诉求。邓再良白眼一翻,转身走了。但他的万源小檗着装和眼神,引起了我的注意。

初夏时节,烈日当空,地面滚烫。我穿着T恤衫都有点嫌热。然而,邓再良却裹着灰色棉袄。说话时,灰色的眼珠四处打量。

李金凤说,邓再良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9岁,光棍汉。以前每逢过年过节,就会找她要钱花,给他安排工作,他又拈轻怕重。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自己的一亩多地,是村里脱贫难啃的“硬骨头”。

在村民眼中,邓再良不仅穷而且懒,村里只要人多的地方,常常都能看到他“逛来逛去”的身影。“二逛子”是村民私底下对他的称呼。

邓再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啥穷了这么多年?如何帮扶才能让他摆脱贫困?他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模样?我心中充满着疑惑。

铿锵承诺

罗汉村,由罗汉和洞田两个村合并而成,因罗汉寺而得名,建村至今已有640年历史。古村内山清水秀,人文厚重,现有邓、李、唐三大姓氏,一直以来,三姓族人和睦相处。

改革开放后,罗汉村多数人走上富裕路,也有少数人仍处于贫困状态。全村3150口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68人。多年来,在县乡领导下,罗汉村“两委”矢志不渝,带领村民合力脱贫攻坚。虽然取得成效,但仍有“硬舌叶花骨头”待啃,比如邓再良。

5月3日,我在李金凤家见到邓再良,他不紧不慢地坐下,对李金凤说:“李书记,什么时候到我家看看房子?我家房子太破了!”李金凤耐心解释,并告知邓再良,县里已将他的房子纳入危房改建计划。邓再良频频点头,嘴角上扬,不自然地咧嘴笑了。在李金凤家,我们一起拉家常。邓再良说,去年他种了两三分地西瓜,最大的一个17斤重,收入1000多元。

此后,邵阳县驻罗汉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建新从裤兜里掏出300元钱,塞给邓再良。陈建新说:“这300块钱,留给你买肥料。只要你种出西瓜,我们帮你销售。在政府帮助下,你对自己脱贫有没有信心?”

邓再良说:“有!我今年一定会脱贫!”话音刚落,掌声响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帮邓再良谋划生活,希望他能通过种西瓜来实现脱贫致富。

我看见邓再良蓬头垢面、胡子很长,便跟他说:“你先把胡子剃掉,然后洗洗头,我有可能过两天到你家去看。”邓再良答应得很痛快。

第二天中午,我去了邓再良家。邓再良胡子没剃,看到我有点不好意思。到屋里舀了半瓢水,用一把很久没用过的剃须刀把胡子剃了。由于胡茬太硬,邓再良把左上唇刮破了。刮胡子后,换上了李金凤送给他的新衣服,年轻好几岁。李金凤说:“以后要经常刮刮胡子、洗洗头,搞精神点!”邓再良说:“好!”

这个细节变化,让我觉得邓再良是有希望帮扶起来的。我问:“你说今年一定会脱贫,究竟有没有信心?”邓再良提高嗓门:“有!”李金凤说:“既然说有,那你给我们写个承诺书,行不行?”邓再良说:“行!”转身进屋,邓再良戴上老花镜,在一张废旧的硬纸片上写下了承诺书:

罗汉村“两委”:

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我一定会实现脱贫。我脱贫,我光荣!

邓再良2017年5月4号

西瓜故事

这个承诺也真的体现在他生活态度的改变上。5月11日上午7点,我戴着草帽,跟邓再良一起去看看西瓜长势。我跟着他,沿着乡间小路,径直向西瓜地走去。我一边跟邓再良聊天,一边在想:“邓大哥的西瓜究竟种得咋样?是不是像他说得那样好?”满怀期待地走着。突然,在一个上坡处,邓再良停了下来,与正在插秧的父子搭讪。

那位父亲对邓再良说:“邓再良啊,现在大家都在帮助你,你要争气啊,要努力干!”旁边那个年轻人,对邓再良说了一句话。邓再良噗嗤一下笑了。

我问他为何这么开心,他说那个插秧的年轻人是傻子,说了不文明的话。这次忍俊不禁,是我认识邓再良以来笑得最开心的一次,东倒西歪,前仰后合。

为了让西瓜苗长得更快一些,邓再良可谓用心良苦。他把瓜籽用水浸泡,放在自己的腋窝里增加温度,外面还穿件棉袄。

邓再良今年种了半亩西瓜,共198株。我问:“丰收时能产多少西瓜?”他说,按照现在长势,能收2000斤瓜,收入在3000元左右。

我对邓再良说,为了将来能多产点西瓜,咱们给西瓜苗浇点水吧。邓再良说:“好!等我一会儿,我回家拿桶去!”说着,邓再良趿拉着拖鞋走了。

我顺手拿起锄头,俯下身、弯着腰,在西瓜地里挥动锄头,锄掉西瓜苗周围的杂草。没干多久,我额头便沁出汗珠。此时此刻,我深切感受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同时,脑际中也浮现出父亲在老家劳动的身影。

邓再良除了种西瓜外,还种了油菜籽、花生、玉米等作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田边地头还种了茄子、香葱、辣椒、苋菜等时令蔬菜。

水桶拿来后,我们挑了两桶水,提了一桶水。没过多久,便把西瓜苗浇了个遍。邓再良说,现在瓜苗很壮,过段时间,他将给它们再增加点“营养”。

西瓜苗的长势,因为邓再良的悉心照料比去年好很多,不过靠着仅有的一亩多地想脱贫也没那么容易。我就和村里商量,看能不能给邓再良找份工作。

圆桌会议

连日来,在我和县乡村干部的多次引导下,邓再良的思想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等靠要”,转变为“我脱贫、我光荣”,表达了想脱贫的愿望。

贫困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邓再良应该就属于思想贫乏的人。所以,大家做他的思想工作倍感吃力。不过,邓再良对我并不排斥,他很听我的话。我住在村支书家,离邓再良家很近,步行3分钟即到,经常跟他谈心。第一次去他家,令我难忘。

他家门口杂草丛生,墙根有四五个凹坑,地上有零星鸡屎,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屋里卫生状况极差,床上凌乱不堪,被褥发出气味,电饭锅上污垢一指厚。

观后,我迫不及待地跟邓再良说,让他把个人卫生好好搞搞。他说:“好!”为了督促他兑现承诺,我几乎每天都去邓再良家转转,看看变化。

让我比较开心的是,每次都有惊喜。砍杂草、填土坑、洗衣服、擦桌子、扫灶台……屋里屋外,比我初见时干净多了。有两次,我没找到他,我问他去哪了,他说下田干活了。有一处细节给我印象较深,他把我的号用粉笔写在了门上。

我把邓再良的变化细节,告诉了邵阳县扶贫办的朱绮华主任。朱绮华说,邓再良只要思想转变,脱贫就不是难事。邵阳县针对全家有劳动力没有就业的,都会安排一个岗位,比如保洁员、护林员等,年收入5000元至7000元之间。

听村干部说,罗汉村有750户、3150人,按照比例需配备4名保洁员。在确定名额时,村里也问过邓再良愿不愿意干,但他嫌累,不愿意干。后来,经过我和县乡村干部多次登门劝说,邓再良终于点了头。

李金凤和县扶贫办主任何勤商议后,把邓再良的变化上报给县扶贫办,县扶贫办研究决定:给罗汉村增加1个名额,让邓再良实现就业。

岗位有了,邓再良能否胜任?5月10日,罗汉村开了一次圆桌会议,对邓再良进行岗前培训。这里的圆桌是李金凤家的饭桌。参会的有8人,分别是李金凤、老支书邓查元、4个保洁员、邓再良和我。

会上,李金凤对邓再良提出了严格要求,大意是:要守规矩,听保洁队长的话。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要处罚。邓再良表态说,一定能干好。其他4位保洁员,也告知邓再良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会议尾声,我问了邓再良两个问题。“你有没有信心把工作干好?”“有!”“你与其他队员能不能搞好关系?”“能!我会守规矩的,听队长的话!”

之所以问邓再良能不能搞好关系,主要是因为邓再良在邓氏家族中辈分很长。保洁队队长邓查良说:“论辈份,我得喊他爷爷。”话毕,邓再良笑了。

散会后,走出李金凤家,在马路边,恰巧碰到一个乡村理发师。驻村联络员何千里灵机一动,执意让理发师给邓再良理理发。邓再良说,没带钱。何千里二话没说,掏出5元钱,递给理发师。我问:“理完发,感觉怎样?”邓再良笑着说:“好嘛!”

忙碌一天

邓再良就这样就业了。5月12日,邓再良正式上岗,成为罗汉村保洁队中的一员。

早饭后,邓再良上身着棉衫,下身穿灰色裤子,挽起裤腿,来到李金凤家。5位保洁员到齐后,队长邓查良给大家安排了任务。

邓再良左手拎着一个红色塑料桶,右手拿着黑色火钳,沿着马路两边,房前屋后,见着垃圾就捡。有些用火钳不好夹的,邓再良就用手拽,动作很麻利。

没过多久,邓再良就捡特变电工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印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安哥拉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了一桶。我和他一起拎着垃圾桶,踏着一米多深的毛草,向山沟里的垃圾点走去。倒掉垃圾后,我问:“这些垃圾将如何处理?”邓再良说:“能焚烧的就焚烧,不能焚烧的将会填埋起来。”

我问:“第一天上班,感觉怎样?”邓再良说:“好嘛!”“好在哪里?”是指高份子材料在总应变不变的条件下“好在能挣到钱!”我说:“以前,你老是说自己身体不好,怕冷,穿得很厚。今天上身怎么就穿一件棉衫了?不怕冷了吗?”邓再良笑着说:“今天干活了,就不冷了。”

捡完一个村民小组的垃圾后,保洁队员准备转战下一个小组。我问邓查良:“邓再良今天表现怎样?”邓查良说:“表现很好,尽了他的力!”

干完保洁活后,我跟邓再良一起回家。我帮他烧锅,开始做饭。邓再良用锅铲挖了一点猪油,小心翼翼地放在热锅中。由于我把火烧得太旺,油起烟了。邓再良麻利地从橱柜拿了3个柴鸡蛋,打在碗里,一不小心把盐放多了。邓再良用筷子搅了搅,迅速把鸡蛋倒入锅中,不停地翻炒。我以为快出锅了,但邓再良又挖了几勺辣椒面,放入蛋中,继续翻炒。

鸡蛋出锅后,我尝了尝,太咸。虽然很咸,但我还是咽下去了。我建议他以后口味淡点,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我问邓再良这3个鸡蛋能吃多久,他说是他一天的菜,平均一顿饭一个鸡蛋。

邓再良端着米饭,走进里屋,打开DVD,边吃边看。吃到一半,邓再良走出门,坐在长条板凳上,给我算了一笔脱贫账:保洁工资收入(5000元左右)、西瓜种植收入(3000元左右)、花生和玉米(600元),共8600元左右。

我说:“邓大哥,这次政府给了你这份保洁工作,一定要干好,千万不能掉链子啊。”邓再良说:“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午饭后,我和邓再良一起下地,查看西瓜长势,收割油菜籽,扶正被大风刮倒的玉米苗。在太阳下,我累得脸红,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干完活,我以为可以回去了,但邓再良却还要到下一块玉米地看看。

邓再良的变化究竟有多大?他的邻居、村小学退休教师邓四川说,邓再良在劳动方面比以前积极多了,精气神也比以前好多了,为人处世好像变了一个人。

8个鸡蛋

有人说,穷人的心地是善良的。这句话虽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用在邓再良身上,应该是准确的。邓再良与八个鸡蛋的故事,就是例证。

由于我经常去探望邓再良,与邓四川老师也成为好友。邓老师曾多次向我约饭,但因调研采访任务重,我婉拒了。不过5月16日的约请,我答应了。

邓老师约饭的事,我让李金凤小木通帮助打听打听,看看邓老师家是不是有啥事,李金凤告诉我,5月16日是邓老师75岁的生日,子女们到时都会回来。

按照民俗,老人庆生,晚辈不能空手去。我试探性地问邓再良:“5月16日,邓老师庆生,到时你要不要去祝福一下?”邓再良说:“可以啊,你去我就去,我跟你一起去!你让我单独去,我不去!”“为什么?”“不好意思!”

5月16日上午,我拎着礼品,来到邓再良家,准备跟他一起去庆生。映入眼帘的一幕,让我很好奇,有几个年轻人在给邓再良安装电视机。我跟年轻人搭讪时,郦家坪镇党委书记周卫东从卧室走出来。

我问:“他们怎么想起来给邓大哥装电视呢?”周卫东说:“最近,邵阳县在全县搞了个精准扶贫‘回头看’,发现邓再良家条件比较差,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平时除了看DVD,还是看DVD。”

周卫东说,为了丰富贫困户的精神生活,郦家坪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邓再良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天给邓再良捐赠电视机的是邵阳县的一名政协委员,县委宣传部和文体广新局派人免费提供安装服务。

我与捐赠者交谈,获悉他叫唐波,今年22岁,在郦家坪镇上的家电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口碑很好。除了给邓再良捐赠电视机外,还送了一袋30斤重的香米和一桶5升的菜籽油。

我问唐波捐赠电视机的初衷,他说:“我从媒体上看到纪录片《光棍汉脱贫记》后,感觉邓再良思想转变较大,干活也很卖力。对其他贫困户来说,邓再良的故事很有启发性。为了激励他奋进,我才决定帮扶他。”

转眼间,快12点了。我说:“邓大哥,咱们走吧,邓老师家快开饭了。”邓再良说:“我也没什么礼物送给邓老师,家里还有10个鸡蛋,我全给他拿去,给他补补身子。”说着,邓再良从橱柜端出鸡蛋,然后放入布袋中。我说:“你留两个吧,要不你怎么吃菜呢?”邓再良接受了我的建议。

就这样,我俩前后脚来到邓老师家,分别说了祝福的话。邓再良准备把鸡蛋放下,但邓老师却说:“你本来条件就艰苦,心意我领了,但鸡蛋我不能要。”后来,亲戚示意邓老师先暂时收下,邓再良才愿意回家。

没过多久,邓老师让人去喊邓再良来吃午饭。邓再良说,别人在家安电视,得盯着,就没赴宴。

午饭后,我来到邓再良家,看到他在看电视。我问:“看电视的感觉咋样?”邓再良说:“好嘛!经常看,作用很大。”“建议你看点脱贫致富的节目,也许能取点经。”“好嘛!”

下午3时许,邓老师把8个鸡蛋还给了邓再良。邓老师对邓再良说:“你过日子不容易,这八个鸡蛋留你自己吃吧。我家里养了几十只鸡,有鸡蛋。你有这份心,我很开心。”随后,邓老师便把鸡蛋和带来的几个苹果放在了桌上。

掏心窝子

渐渐地,邓再良跟我熟悉起来,对我说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邓再良在家排行老五。按理说,邓家人丁兴旺,日子应该过得去。但是,命运好像偏偏和邓家作对。几年前父母去世,紧接着大哥、大嫂、大姐也因病辞世。侄女已出嫁,侄子十多岁,跟他舅舅过活。

邓再良二哥也是命运多舛,二嫂很早便撒手人寰,留下一双儿女,当时,大的5岁,小的才8个月。二哥独自把儿女养大成家,如今都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只有邓再良一人。邓再良说,自己身体也不好,早些年得了场大病,差点没命。

干活之余,坐在田埂上聊天时,我有意识地问了邓再良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他这么多年为何一直贫困。邓再良说了不少理由,剖析得还算深刻。我把它归结为三方面,即身体差、思想懒惰、沾染恶习。

邓再良说他怕冷,别人穿短袖时,他还要穿得很厚。因经济拮据,也没到大医院查过,具体病因不详。由于身体差,村里一些重活就没人找他。重活干不了,邓再良只好种地。邓再良主要种西瓜、玉米等,年景好时,收入两三千元。如果旱涝不均,收入就会大幅缩水。

农忙过后,邓再良大部分时间闲着。由于无人管,邓再良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比如赌博。2015年春节前,他把10年的积蓄1万元,一次性输个精光。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向亲戚借了300元钱,才勉强过了春节。

这次赌场失意对邓再良打击很大。邓再良说,以前他赌博也赢过几千块钱,没想到这次点子这么背。后来,他悟出点门道了,怀疑别人有诈。

听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说:“苍蝇不叮无缝蛋。如果你不去赌,别人怎么会赢你的钱呢?你输了钱后悔吗?哭了没有?”邓再良说:“哭倒是没哭,但我非常后悔,几天没睡着觉。”“以后还赌吗?”“绝对不会再赌了!”对邓再良的誓言,我半信半疑。我又叮嘱他几句,让其改掉恶习。

第二个问题是他脱贫后有什么打算。按照邓再良的算法,今年他家总收入在8000多元,包括保洁工资和农业种植收入,脱贫已是板上钉钉。

脱贫后有什么打算?邓再良略有所思地说,一要尽力把保洁员工作做好,争取拿到奖金;二要扩大西瓜种植规模,增加种植收入;三要把破房子修修,把家里搞好点,多挣点钱,争取将来讨个老婆,过上好日子。

邓再良年轻时,曾经有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两人彼此都看上了。女方到邓再良家看,一看家徒四壁,后来就没了下文。如今,仍孤身一人。

第三个问题是他会不会反弹到原来的“懒汉”状态。邓再良的脱贫故事,经过本报和旗下的融媒体重点传播后,受到中宣部和农业部有关领导高度关注。6月2日,经央视《焦点访谈》深度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我和邓再良都成了“红”。不过,也有部分友表达了担忧,比如离开罗汉村以后,邓再良这种正能量状态能否持续?他会不会返回原形?等等。

邓再良的改变,来之不易。那么,邓再良将来究竟会怎样?坦率地说,我当然期盼他能洗心革面,一如既往地积极奋进,最后实现讨老婆的夙愿。

然而,针对部分友担忧的问题,我也多次问过邓再良。邓再良的回答让我很欣慰,他说:“李老师,请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没想到,邓再良竟有这般变化。”邵阳县县委书记蒋伟说,“邓再良的脱贫故雅致木槿事,让我们找到了扶贫先扶志的范例。同时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还是选择相信邓再良。因为从近期发生的点点滴滴,说明邓再良是个有荣辱感的人,是个可以扶起来的人。”

邓再良的蜕变是邵阳县160个贫困村精准扶贫的缩影。精准扶贫只要从心开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这是我在邵阳县罗汉村蹲点扶贫最大的收获。

重庆治疗包茎过长医院
重庆市男科医院比较好
重庆看阳痿哪家医院好
宁波微管可视无痛人流
友情链接